《丝路百科》刊发中建南洋文章:融入新加坡的中国建筑

发布日期:2021-10-18
【字体:打印

近日,《丝路百科》2021年第4期刊发深度通讯《融入新加坡的中国建筑——中建南洋在新加坡的融合发展之路》,聚焦中建南洋扎根狮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的发展历程。

《丝路百科》杂志于2018年12月创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作为国家级社科知识类月刊,以增进丝路国家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刊载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百科知识,让世界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中国,认识丝路。

“在新加坡,每25个人中,就有1人居住在我们承建的房屋中。”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南洋)总经理钱良忠说。

中建南洋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由中建股份直接管理的四大海外机构之一。中建南洋于1992年成立,一直深耕新加坡市场,历经28年,从默默无闻成长为涵盖房建领域、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以及机电安装等领域的综合企业。中建南洋实现了业务类型多元化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深度融入当地,实现融合发展。

点亮“花园城市”的中国建筑

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就提出打造东南亚“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愿景。在这个倡导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的城市中,中建南洋承建的“绿洲台”(Oasis Terraces),其设计不仅体现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定位,而且契合了当地居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绿洲台”位于新加坡榜鹅市镇,毗邻榜鹅水道生态公园,五层空间,“七位一体”,揽括绿植花园、社区广场、教育设施、医疗中心、商业布局、组屋规划、地铁交通。走进“绿洲台”,映入眼帘的梯田花园,抬头可见的七色花田,近在咫尺的社区广场,便捷的商业、医疗、教育服务,使生活的便利触手可及。

为打造环境友好型的新建筑生态,蓊郁的植被覆盖了“绿洲台”建筑的每个立面,使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还通过雨水、阳光循环利用,降低绿色家园的维护成本。这只是中建南洋众多融入当地开发建设的项目之一。

在细节上,中建南洋将从新加坡经营学到的环境友好理念,运用到房地产开发运作中,不仅精心打造样板间,如近期开盘的蔚庭·轩(VERDALE)项目使用工厂预置模块现场拼装,在最大限度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森林浴”概念,围绕新加坡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邻,融入自然为家,将居民生活融入整个“花园”。

为了更好地服务“花园城市”建设,中建南洋还积极参与社区交通和用水民生问题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使项目建设与当地发展紧密融合。

—— 2021年3月,中建南洋与日本大成建设携手合作,中标新加坡地铁跨岛线(CRL)航空园站至罗央站区间大直径盾构隧道CR105项目。该项目隧道总长3.2千米,是新加坡跨岛线的首个项目,也是新加坡本地首次采用大直径隧道钻凿机兴建的隧道项目,同时还是中国建筑在海外市场首个大直径隧道项目,初期日乘客量将达到60万人次,长期将超过100万人次。将有助当地实现减少用车的长期愿景,使新加坡每10户家庭就有8户步行,10分钟内就到地铁站的目标更加接近。

—— 2020年12月,中建南洋承建新加坡大士供水回收厂项目。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 通过收集、处理、回收和净化处理废水,来满足新加坡对清洁水源的需求。该项目是政府为解决新加坡水资源匮乏建立的新生水处理厂项目,也是中建南洋在新加坡中标的首个水厂项目,不仅实现了在基础设施水务领域的新突破,更是用实际行动助力新加坡“四个水龙头”国家战略。

细致入微的人性化项目管理

新加坡组屋政策始于1960年,由新加坡组屋发展局统一投资建设、制定价格并负责运营管理,是具有保障性质的住宅。当时,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提出要实现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经过60年的努力,组屋覆盖人群由1959年的8.8%提高到如今的80%以上,这一惊人的数据远远领先许多发达国家,这也让新加坡在解决住房问题上成为全球典范。可以说,组屋是新加坡人最骄傲的瑰宝之一。中建南洋承接过新加坡组屋发展局招标的很多组屋开发建设项目,裕廊西政府组屋项目N1C29B&C32(Yung Ho Spring I & II)便是其中之一。

Yung Ho Spring I & II坐落于裕廊湖面向西海岸的一块布满古树藤蔓、苍翠丛生的生态宝地上。2015年4月14日,项目部全体员工正在勘察现场,进行项目开工规划及确定施工方案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将全盘计划完全打乱——项目施工区域内生长着受政府保护的百年古树。

如何保护施工区域内的百年古树成为难题。在新加坡建屋局建筑研究所牵头下,中建南洋几次向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提交关于项目内古树保护工作的报告。经反复研讨,方案最终确定:统一将这五棵非移不可的古树修剪保护后,进行整体移植。而这时距离预定的项目开工日期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周时间。

就在施工正在进行时,住在项目附近的一户老居民写给新加坡副总理以及裕廊区议员的一封信让项目团队再次面临新的挑战。她在信中写道,她不忍看到这些她从小看到大,陪伴她成长的树木被砍伐,她绝对不容忍为了建设新兴小区而破坏环境的行为。

于是,项目部工作人员带领园艺工程师上门去做老人的思想工作,项目负责人几次登门拜访,耐心向她介绍,移植不等同于破坏,只是给这五棵古树安个新家,这是出于对她的老朋友、老伙伴们的保护与热爱所进行的妥善保护工作。并且,项目部对老人再三承诺会定期把树的移植进展及健康状况对她汇报。在项目工作人员的耐心沟通下,老人终于同意了。

在全部古树被移植到御花园保护区的那一刻,老人将她与树的合影传到了Facebook上面,她还亲自写信给议员表示感谢。项目部成员黄旭说:“看到那张难忘的照片与老人那充满不舍的背影的一刻,我感到庆幸,庆幸我们以这样负责的态度和有耐心的沟通化解了此次风波,同时又感到欣慰,欣慰的是我们尽管牺牲了时间与成本,但是我们又收获了这份绿荫下的美好。”

正因为这样细致入微的项目管理,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项目中涉及的居民考虑,中建南洋逐渐赢得新加坡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中建南洋共获颁45项新加坡建设局(BCA)“建筑卓越奖”;14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最高奖“建筑奖”;连续6年(2014—2019年) 获颁“ 品质卓越建筑商奖”;并在2016年获得旨在嘉奖在多方面有杰出表现企业的“建筑业领袖奖”。据统计,中建南洋荣获来自新加坡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奖项共185项之多。

截至目前,中建南洋累计承建项目209个,先后建设教育学府18 所,为新加坡打造优质教育基地;承建“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政府组屋单位43618套;精品私人公寓29589套;建设医疗中心4个;参与建设轨道交通地铁站7个;各类高档酒店、商业中心和公共项目18个;以及其他各类型项目33个。可以说,中建南洋已经深深融入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之中。

坚持人才当地化政策

中建南洋从最初的在新加坡开业时只有3名内派管理人员,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拥有1000余名管理员工、数千名工人队伍的企业。这与其不断融入当地文化,坚持实行人才当地化政策是分不开的。

所谓人才当地化,一方面是指聘用当地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新加坡的市场形势、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具有当地承认的学历和资质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等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是要求内派员工当地化,即要求内派员工掌握并使用英语,鼓励员工融入新加坡社会,熟悉当地的规范,适应当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惯例。

在各层级1400多名员工中,从集团总部内派员工仅93人,新加坡籍员工人数超过40%,还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印度、孟加拉、韩国等国员工,和在本地招聘的中国籍员工,更多的本地员工就任重要的管理岗位。

对于内派员工,中建南洋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当地各种专业课程培训,熟悉当地专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同时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内派员工尽快提高英语水平和技能。

按照属地化原则,中建南洋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甚至公司管理层不仅有集团内派人员,也有新加坡人,还有第三国人员,而且他们拥有高度的决策权。靠着开放式的管理,大家相互信任,没有猜疑,互相合作支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公司管理体系深度融入当地体系,这些与中国建筑不断开拓奋斗的基因充分融合,便产生了“化学反应”。

“不同种族的员工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公司完全依据员工的能力进行任免、奖惩,同时尊重不同种族的文化、习惯,这就使得中建南洋获得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可。”中建南洋副总经理张明吉说。

2003年,刚从校园走出的钱良忠就加入了中建南洋大家庭。一晃17年过去了,他从一名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到如今的中建南洋总经理,经历和见证了无数个中建南洋工程在新加坡的“成长”。一路走来,“中建南洋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已不仅仅是一个公司或雇主,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制度高度西化的现代国度,她带给我们浓浓的亲情。”钱良忠说。

卓志文,中建南洋子公司——丰盛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作为子公司的总经理,他为员工的个人发展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机会。在卓志文的带领下,已有12人从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成熟的项目经理,有2人已经发展成为公司的项目董事。“在委任一些年轻的工程师为项目经理时,我们也曾经受到业主的一些质疑,但我坚定地为年轻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如果我们不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这些年轻的工程师永远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卓志文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人的工作都趋于暂停,但中建南洋的安全协调员Antony Berlioz(安东尼)反而更加忙碌了。作为入职8年的中建南洋人,在疫情暴发后,他自告奋勇地担任起“榜鹅政府组屋C1C2项目”的宿舍管理员,负责照顾560名客工。“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公司不仅为工人们供应了免费的口罩和餐食,还与当地的公益组织协调,调配了丰富的防疫物资。在这段时间里,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每天都来检查工人的宿舍。正是由于公司严格的管控和对员工细心的关怀,我们至今没有发现一例感染病例。”安东尼说。

2020年6月至9月,蔡厝港工人宿舍项目环境官Henry Lim(林方兴)度过了繁忙的3个月。作为疫情期间唯一开工的蔡厝港项目一员,林方兴不仅要负责项目卫生安全,还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摄影师。他用图片和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中建南洋项目的最新进展,用Facebook直播记录项目完成最后一项工作的场景,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中建南洋如何采用各种方式,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向新加坡传递中建南洋的声音。

为实现中建南洋的人才成长发展目标,中建南洋坚持以人为本、厚待员工的人事策略。公司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个性化需求;重视员工教育培训,结合公司文化的宣传贯彻,增强员工对公司核心理念和价值的认可融合,并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态度,利用新加坡政府的培训资助和补贴计划,选派员工参加相关技能和取证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继续再教育。

2020年9月15日,中建南洋开展了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线上交流活动。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20届部分本科和硕士学生,中建南洋2019届、2020届校招生参与此次线上交流活动。中建南洋质量管理部高级经理Goh Peng Soon以“新加坡第九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及方法应用”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活动结束后,南洋理工大学教授Robert Tiong提出,希望能和中建南洋保持友好互动交流关系,期待未来可以在预制(PPVC)技术和自动化质量检测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重视人才,更要关心人才。中建南洋始终从员工的实际利益出发,不断为员工的工作、生活及家庭排忧解难。如早期协助内派员工办理家属准证,后来支持内派员工申请永久居留权,解决了员工家属的工作、孩子上学困难以及家庭团聚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员工能够安心、稳定地在公司工作。

疫情之前,中建南洋还会不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比如陶土小作坊、探望独居老人、每逢中西方节日时的礼物交换、辞旧迎新大餐等。在炎炎夏日,为在工地上的员工送去公司精心定制的清凉大礼包;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送去新年慰问礼包……同时,中建南洋积极参与在新中资企业间的各项活动,例如兵乓球赛、篮球赛、羽毛球友谊赛等。2019年,由中资企业协会承办,中建南洋牵头主办了中资企业公益健步走活动,邀请了36家企业共500余名各国籍员工参与,并利用此次活动,组织各企业为新加坡儿童会筹集善款,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这些活动加深了不同种族、国籍员工之间的友谊,通过这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让员工间彼此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也让大家在2020年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主动承担责任,展现了更加立体的企业形象。

时值中新建交30周年,中建南洋也将继续秉承多元包容、和睦共进的理念,以国际化的理念和视野,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以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和人性化的项目管理,促进中新之间的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南洋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